“考一下大家,答對了有獎勵!”73歲的李世康拿起紙杯倒滿水,接著點燃一根蠟燭,向孩子們展示,“你們說,用蠟燭能把紙杯里的水燒開嗎?火焰會不會把紙杯燒壞?”隨著不斷加熱,杯內的水開始微微沸騰,...
貴州省遵義市李世康老人幾十年堅持科普教育——
播撒更多熱愛科學的種子
本報記者 黃 嫻 蘇 濱
周末午后,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爵仕藍島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里,孩子們一邊玩,一邊向門口張望??吹嚼顮敔斶M門的那一刻,一雙雙明亮的眼睛充滿了喜悅。
“考一下大家,答對了有獎勵!”73歲的李世康拿起紙杯倒滿水,接著點燃一根蠟燭,向孩子們展示,“你們說,用蠟燭能把紙杯里的水燒開嗎?火焰會不會把紙杯燒壞?”隨著不斷加熱,杯內的水開始微微沸騰,紙杯底部有些發黑,但始終沒有漏水。孩子們發出一陣驚呼,李世康開始講解其中的原理……
李世康是爵仕藍島社區居民,退休前一直從事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,退休后利用自身所長繼續進行科普教育志愿服務。
“對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要從娃娃抓起”
緩緩拉開照片盒,李世康小心地將一張大合影放在桌上。盡管邊角有些泛黃,但照片上“2001年‘明天小小科學家’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”的字樣清晰可見。
“當時我率隊參加全國大賽?!睘闇蕚浔荣?,李世康指導學生開展了“螞蟻社會行為觀察”的研究。本以為這項研究很有新意,但看到其他地區師生的作品,李世康不免有些沮喪,“同樣是觀察螞蟻,有的團隊通過研究螞蟻的身體結構制作了模擬月球車,而我們只是觀察螞蟻的行為,差距不是一星半點?!?/p>
從那之后,李世康意識到通過科普教育激發學生想象力的重要性,“對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要從娃娃抓起,鼓勵他們探索世界的奧秘,增強創新意識?!?/p>
當時,他所在社區的孩子有不少人在農村長大,接觸科學知識偏少。李世康想辦法讓孩子們零距離感受科學的魅力:在班級里成立科技小組,鼓勵孩子們自己尋找課題開展研究;從《十萬個為什么》《海底兩萬里》等書籍中汲取靈感,引入科普動畫片,把科普融入日常教學等。
“科學來源于生活,又要回歸生活?!背丝磿?,李世康還到區科協學習、向不同學校老師請教,從孩子們的興趣點出發,讓科普更接地氣、更有人氣。
“精心準備每一次科普活動,確保內容質量”
退休后,李世康開設了公益科普小課堂。2014年夏季,由他舉辦的志愿科普活動“科普一夏”正式啟動?;顒拥牡谝粓?,就設在爵仕藍島社區。
“紙杯里裝滿水,再往里面放硬幣,水會溢出來嗎?”一枚、兩枚、三枚……隨著硬幣越放越多,孩子們也愈發好奇。
“連續放這么多硬幣,水還沒溢出來,這是因為水的表面有張力、水分子之間有引力,就像小朋友們緊緊拉著手?!笨粗_下100多個孩子聽得津津有味,李世康越講越有信心。
李世康說:“要精心準備每一次科普活動,確保內容質量?!睆囊粋€人講,到各行各業人才參與,輻射范圍從社區到周邊學校,在他的努力下,科普活動人氣越來越旺。
看到青少年科普活動在當地逐漸形成規模,他又將目光投向社區群眾科普?!翱破栈顒硬粌H豐富了大家的生活,也讓鄰里關系越來越和諧?!崩钍揽嫡f,常態化開展科普服務的想法得到社區居委會的支持,經過組織動員,許多居民主動參與到活動中,“2017年,我們社區成為省級科普示范社區,大伙兒特別自豪?!?/p>
“帶動更多人參與科普事業,傳好‘接力棒’”
在爵仕藍島社區,“天空菜園”已經成為一張科普活動的名片。2017年,社區居委會在辦公室樓頂騰出空間,搭起木架,放上泡沫箱,裝好泥土,建了一塊“天空菜園”?!懊總€泡沫箱都標有孩子的姓名,大家根據時令種植喜歡的蔬菜,自己澆水施肥,觀察并記錄蔬菜的長勢?!崩钍揽嫡f。后來在共青團紅花崗區委的支持下,泡沫箱換成了專業蔬菜種植箱,更多孩子參與進來。
在李世康的帶動下,社區居委會許多工作人員也加入科普隊伍,讓“小社區”做出科普“大文章”。
每逢周末和假期,爵仕藍島社區黨支部書記袁燦琴都會像李世康一樣,通過視頻、游戲、實驗等豐富的形式向孩子們介紹科普知識?!吧鐓^設有科學實驗室,還專門向省科協申請了交互觸摸屏,打造‘科普e站’?!痹瑺N琴介紹,“我們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解,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,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?!?/p>
15歲的初中生湯桂彥,從小學便開始跟著李世康學習科普知識,由此喜歡上天文學。如今只要有時間,她就會跟著李世康一起,為低年級的學生講解天文知識。
“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,我要趁著自己還有余力,帶動更多人參與科普事業,傳好‘接力棒’,播撒更多關注科學、熱愛科學、探索科學的種子?!崩钍揽嫡f。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4年10月24日 06 版)
來源: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,并已注明來源、出處,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,請聯系小編,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。
聲明: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,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、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,不對文章觀點負責,僅作分享之用,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。
Copyright?2013-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.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
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-3技術支持: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
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